浙江实施海上“千万工程”近三年——安全保生产 平安添幸福
目前还在伏休期间,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里停满了各式渔船。7月23日,船老大曹碧华来到港口,上上下下查看了自家整修一新的“浙普渔68555”渔船,他在为参加8月1日开始的专项捕捞做准备。这艘蓝底白身的渔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亮眼。曹碧华在船上转了一圈,心情很好,对未来的海上生活充满了期待,对今年专项捕捞信心满满。
2021年11月以来,浙江省借鉴转化陆上“千万工程”经验,组织实施“千船引领、万船整治”的海上“千万工程”,通过千船示范引领和倒逼万船整治,实现全省渔船的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今年,浙江省又抢抓国家“两新”机遇,率先将渔船设施设备更新作为全省18个行业设备更新行动之一,继续推动海上“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近日,记者来到东海之滨的多个渔港码头,了解海上“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给浙江的渔船、渔民、渔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船容船貌,让渔民生活更有尊严
曾经阴暗狭窄的舱室、斑驳发黑的墙壁、凌乱交错的电线、四处乱放的杂物,渔民们就栖身在这样的老旧渔船上生活、作业,短则几天,多则数月,经受着恶劣的天气状况,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生活条件“脏乱差”,生产安全也面临隐患。
浙江省实施的陆上“千万工程”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海上“千万工程”则改变了浙江渔船的生活环境和作业环境。如今,渔民们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迎来了更加体面的海上生活。记者随曹碧华登上改造后的渔船,只见整修一新的船舱内明亮整洁,地面铺设了浅褐色的木地板,厨房灶台和四壁都是光滑的不锈钢,船员卧室里每个床位前都有一个崭新的小柜子,轮机舱里噪声降低了、油污清除了、电线电缆也整理了。最气派的是驾驶舱,坐在一体式操纵台前,能够清晰地洞察四周海况。加装了“宽带入海”的“浙渔安”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让船老大们出海作业更安全,家人更放心。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2023年,浙江省围绕“安全、智慧、生态、环保、美观、舒适”6个场景打造示范引领船1149艘,带动全省8057艘渔船开展安全生产硬件、卫生清洁设施、船容船貌等方面的改造整治,提升了渔业生产生活环境,维护了渔民利益和尊严。
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便捷舒适的现代化生活设施也极大提升了渔民们的幸福感。“我的渔船是2011年建造,当时十几名船员是以“50后”“60后”为主,船上没有热水器、冰箱、空调等电器设备。而近几年,“90后”“00”后船员逐渐增多,原有的设施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年轻船员的需求。”温岭市石塘镇船老大郑念建说,经过更新改造,自己船上目前有2台热水器、5台空调、5台电视,渔民们过上了“宾馆式”的海上生活。
海上漂泊,环境封闭、工作紧张、生活孤单,这些都会影响到船员的心理健康。为了丰富渔民们的精神生活,浙江各地区还开设了一些海上“书吧”,如舟山市在渔船上开辟了“图书漂流驿站”,玉环市在驾驶舱设置了“海上红帆读书吧”等。
与时间赛跑,消除渔船安全隐患
浙江省为提升渔船安全生产水平,推进老旧渔船拆解制造、其他渔船更新改造,与时间赛跑,追赶渔船老化的速度,排除安全隐患。
电线老化是渔民最大的心头病。老旧渔船上的电线电缆,经过长期的阳光暴晒、海水腐蚀和老鼠啃咬,早已老化,最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渔船底层的轮机舱里,这些老化的电线纵横交错,如一团乱麻,以至于渔民也搞不清每根电线的“来龙去脉”,需要用电时只能再拉一根,乱拉乱接更是加大了火灾的风险。为了彻底消除电线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渔船整治过程中,浙江省重点整理全船电缆,移除老旧电缆和非船用电缆,更换破损配电箱及开关,并且禁止私接电缆线路。
厨房燃气泄漏是另一大危险因素。渔民们习惯在渔船上放置燃气罐生火做饭,有时会因操作不当或罐体老化带来安全隐患。对此,改造后的渔船将液化气瓶固定于开敞甲板,且炉灶具有自动熄火装置。“我们还加装了燃气报警器,如果出现燃气泄漏会及时报警。”玉环市港航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林哲介绍,同时还引导渔民将燃气灶改成电磁灶,提升安全性。
针对渔船冷藏设施的安全改造,更是让渔民备感安心。温岭市石塘镇杨柳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金介绍,这两年渔船经过改造,采用了新的制冷技术,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同时,制冷保鲜技术的升级,也提升了海产品质量,让渔民收益更丰厚。
渔船上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也为渔民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在普陀区渔民俞劲松的渔船上,记者在驾驶舱里看到了一块综合报警板,上面布满了各种报警灯,一旦渔船哪个部位起火或者水位过高,相应的报警灯就会亮起,提醒船员及时处置。驾驶台上还安装了宽带卫星和视频摄像头终端,确保渔船能够及时与岸台通信,增强渔船的风险预警能力。
海上“千万工程”推行以来,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省涉渔安全事故数和死亡人数相比2021年分别下降55%和69%。
为了进一步提升渔船安全水平,2024年浙江省着力解决船龄10~20年的渔船安全性问题,并开展了安全引领渔船建设,整治渔船火灾隐患,完善“浙渔安”的供电系统,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旧船更新改造,浙江省还在建设一批智慧高效型渔船,推进全省大中型渔船的北斗2号救助终端更换为北斗3号,提升渔船装备信息化水平。去年,玉环市建成了2艘玻钢新材料渔船,这种渔船重量轻、载重大,抗风浪能力强,耐腐蚀性强,比普通钢质渔船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对渔船更新换代、渔业生产绿色转型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据悉,浙江省力争到2027年,完成700艘以上报废更新、3000艘以上更新改造、1万套以上北斗换代,推动全省老旧渔船占比下降到15.5%以内。
重监督严验收,渔船整治顺民意得民心
在海上“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由渔民自愿报名参与,施工企业利用伏休时间对渔船进行建设改造。各地渔业相关部门则要在这几个月时间里设计出改造方案、监督整个建设过程,并对改造后的渔船进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必须严密监督、严格验收,才能保证渔船改造到位、安全可靠。
“我们筛选出了9家施工企业,要求每家施工企业提前列出材料清单,明确材料规格和采购价格,并且要求对施工材料留样,便于监督验收。还要求每家企业先建造一艘样板船,针对样板船的情况完善建设细节,以保证后续渔船改造更加科学达标。”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诚慧细细讲述了监管过程。
渔船改造过程中,船老大会全程监督施工现场,地方渔业相关部门也会不定期抽查施工情况。为了随时掌握每艘渔船的施工进展,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还开发了一个小程序,能够远程查看各艘渔船上各个部位的施工照片,克服了人员少、监管难的难题。
“渔船改造质量关系到渔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参与渔船改造项目的台州市弘帆渔业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杜星霖表示,改造过程中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
严格的监管验收,让渔民放心安心,参与渔船改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渔民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宽敞整洁的渔船环境有了更多追求,安全意识也显著增强,“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财富,有了安全才能有其他的一切。”温岭市渔民说。
在海上“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各地还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渔民参与渔船的更新改造。温岭市石塘镇副镇长朱慧赞介绍,石塘镇为党员船长和渔民开展海上特色党建活动,由党员干部担任1065艘石塘籍渔船的党建联络人,并打造了80艘党员先锋船红帆领航,今年带动了194艘渔船完成安全引领船改造。
普陀区则依托“航行的支部”党建统领机制,充分发挥“东海渔嫂”“海上老娘舅”等群体优势,广泛宣传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标准和补助政策,帮助渔民算清安全账、健康账、经济账,充分调动渔民积极性。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赵安刚介绍,今年普陀区计划建设150艘安全引领船,而渔民报名的渔船达到了400多艘。